尾牙為什麼要叫做尾牙?
農曆12月16日是所有上班族一年當中最引領期盼的日子 - 尾牙,也就是從這一天起就漸漸有了「年」的味道。在大家的印象中,「尾牙」就是由公司行號的老闆出錢請員工在年終之時一起吃頓飯,聯絡感情,獎勵員工一年來的辛勞。但是「尾牙」真正的由來到底是什麼?
每逢農曆每月2日及16日,商人都必須準備菜肴水果,祭拜地基主以及土地公,以求生意興隆。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給家人或員工打打牙祭,因此也稱為「作牙」,每年農曆的2月2日是第一次作牙稱為頭牙;而12月16日就是一年的最後一次作牙稱為尾牙。
而在尾牙這一天,商家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,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,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,這就是尾牙的由來。
吃刈包或潤餅
一般家裡都在這天準備刈包或潤餅,表示一年歲末的祈福及慰勞自己的意思。
頭家請吃尾牙
民間習俗當頭家(老闆)的通常在這天準備豐盛的酒菜,犒賞員工,感謝員工這一年來辛勤的工作,為頭家賺取利潤;同時也在這天對不適任員工做一番暗示,將「雞頭」朝向頭家有意解雇的員工,代表該員工過完年之後即不必來上班(工)。這正是臺灣富人情味的地方---讓員工有心理準備,不致於影響到該名員工的家計生活。而近年來,由於勞工權益抬頭,勞資雙方都希望能有一個較和諧的關係,所以「尾牙聚餐」時都將「雞頭」朝天(上),以免造成勞資關係緊張。
吃尾牙面憂憂;吃頭牙撚嘴鬚。
在傳統習俗中,有些商家在每個月逢初二、十六日就以牲醴、金紙祭祀土地公祈求財源滾滾、大發利市,這種祭祀稱之為「作牙」,而農曆的二月二日俗稱為「頭牙」,因為農曆的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的最後一次作牙因此就被稱為「尾牙」了,而在尾牙這一天祭祀土地公(福德正神)的祭典可說是最為盛大的了。
在以往各行各業中只有做生意、工商界才有這種「尾牙」習俗,其他行業幾乎不舉行,而此種祭拜儀式多在商店門口擺設香案祭拜土地公,祭祀後當晚老闆與員工之間也會有個交流的活動即為「吃尾牙」;在以往尾牙除了是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辛勞的努力、打拼之外,也另外有一個意義就是決定是否繼續雇用某員工,據說按一般習俗,尾牙宴上重要的主食「白斬雞」,假如老闆將要解聘任何員工,則會以雞頭相向,假如說被免職的不只一個人就會拿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「辭頭路」的員工,而凡是被尾牙雞頭所指的員工,則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,這種暗喻方式令勞資雙方心照不宣。
台灣俗諺:「吃尾牙面憂憂;吃頭牙撚嘴鬚」,意謂的就是尾牙宴事關工作去留,因此員工赴宴時總是提心吊膽,面帶憂容,但頭牙宴代表職位已獲得慰留,故能歡喜從容,可見得尾牙的意義卻實令員工感到不安,這種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,據說就是台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,不過現今仍遵行此法的企業已是少數,如今每年年終的「尾牙」早已經成為業界裡最為員工期待的日子,除了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,企業也多了許多回饋,如抽尾牙禮物、抽獎等活動。
台灣的宗教慶典、歲時節令都是家人團圓,親友歡聚,唯有尾牙是純屬工作同仁聯誼聚會的節日,且平時由於階級的差別,長官與都屬、老板與員工鮮有同桌共食的機會,唯有牙祭餐敘特別是年終尾牙,老闆與員工之間可以藉機共聚酬謝辛勞,顯見尾牙知重要性,尾牙習俗直到目前已經頗為普遍流傳,且早已不僅限於工商業者,其他各業也都比照舉行,所宴請對象則擴充為生意上往來的廠商、客戶甚至政府官員、民意代表,而尾牙聚餐也未必訂在十二月十六日,這種使尾牙成為一項例行性的交際應酬,許多公司老闆則會在這段期間都必須忙於赴宴到處應酬,因此早已和傳統尾牙決定員工去留、酬謝同仁辛努的原始用意已相去甚遠了。
留言列表